同城头条  >  美食  >  荆州美食不是吃货也得尝尝 盘点荆州古城著名小吃
荆州美食不是吃货也得尝尝 盘点荆州古城著名小吃
2025年08月07日 14:20   浏览:322   来源:吃喝玩乐

荆州,作为北纬30度上的一个耀眼明珠,美食文化也异彩缤纷。不论是黄家塘的米粉,还是大赛巷的粉丝煲,或是五一路的串串香,每一道食物都透露出诱人感。


街巷小吃

  黄家塘、大赛巷、梅台巷,都是沙市有名的小吃街之一。这里店面密集,人流量大。面条、汤包、卷饼、砂锅、盒饭、炒菜等小吃一应俱全。当夜晚来临时,还可以去五一路、朝阳、红星路吃宵夜,喝啤酒,享受荆州著名小吃。


  推荐:黄家塘米粉、大赛巷粉丝煲、梅台巷手工米粉、五一路宵夜。


  小贴士:黄家塘米粉,五一路的宵夜算是荆州的老字号小吃了,这些小吃价位相对较低廉,比较具有荆州特色,爱小吃的朋友们有空可以去品尝一翻。

  特色中餐

  鱼糕、笔架鱼肚、公安牛肉馆等已家喻户晓,公安牛肉以其独特配方和烹饪技术在荆州市赫赫有名,味道鲜美、醇厚、浓郁、营养丰富的牛三鲜、红烧牛肉已然成为一道荆楚特色美食。


   荆州是美食的天堂,荆州人爱吃、懂吃、舍得吃。从早到晚,大街小巷遍布觅食的人,无论是装修豪华的酒店,还是布局简单的小馆子,从来都不缺少人捧场。说到美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极具特色的荆州“过早”,荆州人过早,过的是一种生活,过的是一种文化,过得更是一种精神。


360截图20250807140903289.jpg


  荆州人的过早毫不马虎,不像下江人样吃点泡饭,吮吮指头,赶紧出门,也不像武汉人样一碗热干面或者米粉就可搞定,更不像北方人啃窝窝头喝玉米粥那么随便,其种类之多,花样之繁,营养之丰,令人瞠目。荆州过早中最有名的大都源自沙市,比如早堂面、牛肉米粉、豆腐圆子、元豆泡糯米、欢喜坨、糯米包油条等。


荆州过早之早堂面


360截图20250807140912038.jpg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传统过早,已有百年历史。关于早堂面的来历,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在1895年沙市开埠后,当地一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点,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由于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上工,故得此名。


  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营养成份的高汤。早堂面如果细分还有“小连面”,“中连面”和“大连面”,划分的标准是加“码子”。


 荆州过早之米粉


360截图20250807140921080.jpg


  沙市的牛肉米粉就没有早堂面那么的讲究,用的是大骨头汤和各种“码子”。基本上就是把米粉倒入滚水里煮熟了再捞起来,放在提前打好酱油,醋,盐,味精的碗里,再浇上牛肉“码子”或者猪肉“码子”,撒点葱即可食用。


荆州过早之锅块


360截图20250807140930301.jpg


  意大利有披萨,不少省市有烧饼,而荆州有锅块。锅块香、脆,锅块种类繁多,有“鞋板锅块”(做得大象鞋板)、“牙子锅块”(做得细而长象月牙)、猪油锅块、豆豉锅块、糖锅块等等。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肉馅。刚出炉的锅块,那个香啊,令人垂涎欲滴,不能自拔啊!


荆州过早之圆豆泡糯米


360截图20250807140937682.jpg


  所谓圆豆,其实就是黄豆,我们荆州人都把圆豆叫做“絮豌子”所以圆豆泡糯米又被我们称之为“絮豌子泡糯米”,它是许多荆州人过早(吃早点)时的最爱。


  圆豆泡糯米在当地十分受欢迎,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食品,用猪骨汤浸泡熟糯米、熟豌豆调制而成。成品糯米粘滑,豌豆软烂,汤汁油润,豆香扑鼻,鲜咸中略带辣,开胃爽神。


荆州过早之米圆子


360截图20250807140946128.jpg


  米圆子又叫豆腐元子,吃时先用热汤将米元子煮沸,用捞笈子(漏勺)捞起沥干汤水,再投入拌有姜丝、虾米、紫菜、酱油、醋、豆瓣酱、甜酱、辣酱、干萝卜丁、胡萝卜丁、牛肉末、香油等十几种调料的汤碗中,一碗热腾腾、辣熙熙、香喷喷的米元子就做好了,米元子的润滑、调料的香鲜,保管叫你吃了还想吃。


荆州过早之手工米粉


360截图20250807140953713.jpg


  如果说黄家塘米粉胜在它的味道和配料,那手工米粉则胜在它细腻的口感。不同于机器米粉,手工米粉,味道更淳朴,并深深融入荆州人的生活。不同于为了适应大批量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机器米粉,手工米粉的口感更加厚实有弹性,而且历史要久远的多,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00年以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工米粉红极一时,不过八十年代机器米粉的出现,一时间给了手工米粉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手工米粉逐渐退居二线。但是人们对于传统的食物,始终是难以忘怀的。选择越多,人们反而越发对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食物产生更多的眷恋。


荆州街头小“过早”

  顶顶糕

360截图20250807141003623.jpg


  顶顶糕采用大米粉、糯米粉、红糖和桂花等为原料,放入特制的小木格或者竹杯内,置火上蒸几分钟,取出后,用木杵顶出糕块即成。特点是松软带糯,清香味甜,深受老人和小孩的喜爱。顶顶糕这种传统小食越来越少,偶尔在街上才能碰到这种美食。


欢喜坨

360截图20250807141012214.jpg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糯米包油条

360截图20250807141024767.jpg


  糯米包油条又就糍饭团,是荆州地区有名的早点小吃,香黏的糯米裹上酥脆的油条,糯米性温,有滋补作用,尤其对腹泻病人有很好的疗效。


  沙市人还喜欢吃糯米食。在外地糯米食品往往只见到炸糍粑,而在沙市糯米食品五花八门,常见的是糯米包油条。经常看到时髦女士花1元钱买个糯米包油条边走边吃,似乎这样更加时髦。对这些上班属来说,糯米包油条无疑是一种经济实惠,方便而节约时间的早点。


  汽水粑粑

360截图20250807141034258.jpg


  米粑,又有称米粑粑,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又叫溜粑。因为均已成对合起出售,所以也有称作为对粑。如果在荆州的小巷口看到一辆板车,上面置一大灶,灶上一口大平锅,那就是做米粑粑的了。米粑粑是把大米磨浆后发酵,在平底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一种小饼。刚出锅的米粑粑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吃起来糯糯甜甜,十分可口。


头条号
吃喝玩乐
介绍
吃喝玩乐,美食推荐
推荐头条